
[姬文青Xel 原创·第297篇]
在华尔街,ETF被誉为近二三十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。
对于内地投资者进入美股、港股市场,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ETF的研究,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市场。
一
2008年巴菲特以50万美元设下赌注:投资人可选择至少5只对冲基金,从2008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,将投资人选择的基金收益率与同期标普500指数ETF比较,前者将会小于后者。
后来证明,这个判断完全正确——结果是,参加赌局的投资人所选择的五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8.7%,28.3%,62.8%,2.9%和7.5%,而巴菲特所持的标普500ETF的收益率为85.4%。
二
在中国市场、美国市场等等,被动 ETF 产品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主动的占比。
在相对发达市场,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觉得,在这个市场很难取得 Alpha(即超市场收益),因而更加倾向于在这个市场配置低费率ETF产品。
三
ETF的一大优势是较高的透明度(费率、规则等等),特别比港股涡轮或一些复杂的私募/信托/衍生品标的透明度高的多。
较高的透明度带来较高的投资者参与度,对于产品流动性大有帮助。如在目前,20年美债的流动性明显不如对应的TLT(iShares 20+ Year Treasury Bond ETF)。
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带来了ETF规模的快速增长——例如在内地市场,ETF第一个1万亿大概用了十几年,第二个1万亿大概四五年,第三个1万亿基本就几个月。
四
同时,ETF帮助投资者实现了全球资产配置,一个人只要有一个股票账户,在家里就能真正实现全球资产配置,甚至全资产、全工具配置。这以前可能只有在一个大机构才能做到。
典型如雪球类产品,原来其实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买,虽然可能也会导致很多人亏损,但确实原来个人投资也买不到。原来的杠杆和反向产品也一样。
现在反而通过ETF,能让个人投资人用100、1000元就买到这样的标的。
五
ETF已成为一种产品框架,不是只有被动产品才是ETF,主动性基金也可以是。例如JPMorgan的JEPQ。

因为虽然很多主动基金非常大或很有名,但以往想要买到还是受限于渠道,而ETF给了投资者一个非常便捷的买进卖出窗口。
六
在技术层面,ETF也提供了多种工具供应给不同需求的投资者:
·看好大盘的有指数产品如SPY、QQQ、SPLG、HK3115

·专注垂直题材的有IGM(北美科技)、XBI(生物技术)
·看中配息的有股息红利产品如VYM、HK3110
·风格激进的有倍数产品如QLD、HK7226

·看空市场的有反向或恐慌指数产品如QID、VIXM
·债券类有TLT
·黄金类有GLD
·数字货币类有IBIT
等等
七
对于内地投资者进入港美股市场而言,一种迷思是:明明没有用过这个公司的产品,但却对个股有莫名的信赖。例如持有META却没用过Facebook,看好Amazon但从未在上面买过东西,也从来不知道如何下载或看明白公司的财报。
选择iShares、JPMorgan这类大厂推出的ETF有助于内地投资者打破这种迷思——用很低的成本去相信专业的力量。
推荐阅读一篇好文——
ETF 大时代:人人都能一键买入全球资产
https://bank1234.com/?p=1964
作者:姬文青Xel
@斑客Ai —专业港美ETF投资Ai平台
·全面的港美跨境ETF榜单&数据库
·港美股券商5分钟开户指南&存量证明
·香港等海外银行开通
·港美股ETF交易规则&课程
